



水土保持与精准扶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相结合。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服务“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坚持预防监督,综合治理并举,做到促进重点监管区、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提升,生产环境改善,农民特别是促进贫困农户增产增收等三个“促进”。重点打造麒麟山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提升建设。园区功能得到较好提升,因园区建设富有特色,特别是水土保持与精准扶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相结合做法突出,得到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调研组一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媒体也纷纷报道园区先进经验和做法。园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脱贫攻坚交流基地”。(石城县水土保持局:廖跃云)
开展水保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制定了16个相关规范:《行政执法联动暂行办法》《行政执法案件主办人制度》《水保执法责任制》《水保执法人员行为规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行政执法回避制度》《水保执法人员文明用语规范》《水土保持工作学习培训制》《水土保持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考核制度》《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廉政建设制度》《水土保持局行政执法公示制》《水土保持执法文书制作规范》《水土保持执法巡查制度》《执法档案管理相关制度》《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等,该局行政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塑造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执法形象。到目前为止,所办案件没有出现上访投诉、行政复议撤销、行政诉讼败诉、错案等问题。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限。对现有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石城县水土保持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并严格按要求落实监管责任;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后,将该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水保方案审批、补偿费征收、水保设施竣工验收),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公示、听证和现场勘查或技术审查等程序外,原则上将审批事项办理程序控制在受理、审核和办结3个环节内,最大限度优化审批流程;按照“限时办结制”和“方便办事、提高效率”的要求,该局对建设项目推行联审联批办理,并将开发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行政许可事项由原来的法定办理时限3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审批行政许可事项由原来的法定办理时限90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大大减少审批时间;推行了各类园区水保方案整体编制审批和水土保持设施统一验收新制度;推行了山地林果业开发水保方案备案制,建立了山地林果开发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出台了《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城县开展交通沿线生产建设开发项目水土流失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石城县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山地林果开发防止水土流失的通告》及《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规范山地林果业开发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严格执行“七禁止”“三不栽”“一落实”等水土保持政策,建立了林果业开发联审联批制度,实行林果业开发水保方案备案制度和山地林果开发乡镇月报告制度。明确了林业、果茶、水保等部门在联审联批、整地验收、日常监管中的工作职责,有效克服了林果业无序开发、盲目开发和监管缺位的混乱局面。
近年来,江西省石城县水土保持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赣州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工作实施方案》以及该县相关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文件精神,不断创新水土保持工作思路,深化水土保持行政执法、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等各项事业改革,分发挥典型带动、引领示范、科普宣传作用,为加快推进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9年国家水利部批准江西省石城县麒麟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p#分页标题#e#推进“四项创新”,提升治理效益。开展工作机制、水保宣传教育方式、行政执法方式、治理模式和治理技术等四项创新。工作机制创新重点落实《行政执法联动暂行办法》,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执法效果;完善民间资本投入水土流失治理补助政策促进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水土流失治理中。水保宣传教育方式创新,结合水保宣传月活动开展水保科普知识进城区校园、进党校活动,提高水保宣传效果。行政执法方式创新落实好《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文明执法制度,推行预防监督信息员和举报奖励制度(在每个乡镇设立若干名信息员,负责收集反映违法信息)。治理模式创新,因地制宜推行坡耕地耕作治理、林下水土流失治理、裸露山体缺口治理、水源区保护治理等治理模式;治理技术创新,对交通建设和矿山治理推行挂网客土喷播护坡、打穴钻孔植营养钵苗护坡、点状带状种植藤本植物、坑口迹地复垦绿化、石壁喷混植生绿化技术等治理技术,提升治理效益。
转变综合治理思路,探索新的治理模式。由注重“山上治理”转变为“山上山下治理并举、开发治理与生态保护兼顾”的治理思路,做到水土保持项目实施与旅游强县战略相结合,打造水保生态景观型工程,助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打造了石城县水土保持科普示范园,完成了园区内水土保持防护林小区、林草示范小区、崩岗区治理区、浆砌石护岸、生态柔性护坡、假山护坡、鹅卵石护坡、水毁塘坝修、路旁示范长廊绿化及排水设施等建设任务,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目前该园已达市级科普示范园标准。在山下,依据河长制要求,实施了罗云小流域水土保持第二期林草工程,治理了横江丹阳河段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示范区,该工程已完工,较好地提升了该河段生态环境,基本实现了岸绿、河畅、水清、景美的治理目标;与精准扶贫、秀美乡村建设相结合,增加了山下小型水利水保工程配置比例,着力改善治理区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实施了良溪、烟坊、龙岗等村的河流护岸工程,总计投入资金151.1万元,水土保持方案,建设长度1100米,工程完工后,恢复耕地6亩,保护耕地300多亩,其中200亩耕地转为旱涝保收耕地,受益农户160多户,受益482户,新的治理模式成效获得上级充分肯定。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