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要求对原料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详细审计。能源作为生产原料是化工行业用能最明显的特点之一。与提供动力的能源不同,要生产一定量的化工产品,水平衡测试,除非生产工艺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生产原料一般是很难减少的,也就是说,作为原料的能源,减少使用量的可能性很小。“我们能做的,有节能潜力的,主要是减少作为燃料、动力的能源。”王文堂解释道,通过能源审计分清原料能源消费量,进而理清燃动能源的消费状况,节能评估报告,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合适的节能措施,也便于各级节能管理部门准确了解化工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
据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等部门2006年组织“千家企业”进行能源审计,随后各省市、中央企业也先后组织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能源审计。由于化工、石化企业消费的能源不仅作为燃料、动力,而且部分能源还是生产原料,化工、石化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本身也有其特殊性,因此,受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负责起草了《化工企业能源审计规范》、《石化企业能源审计规范》两个行业标准,以帮助能源审计人员更好地理清石化、化工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建议。
据了解,国家和各省市节能主管部门正在组织对重点用能单位“十一五”用能情况进行审计,这两个标准的发布实施正逢其时。“化工、石化企业能源审计规范的发布实施,将从根本上扭转能源审计走过场的局面,对化工、石化企业能源审计的深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也要求能源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通过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充分挖掘企业节能潜力,提出更多的节能措施,进而提高全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王文堂如是说。
中化新网讯 7月19日,记者从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了解到,由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负责起草的《化工企业能源审计规范》、《石化企业能源审计规范》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将于2011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九大高耗能工业行业中首个针对能源审计工作发布的标准规范。